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突破!中国首个,就在广东!

来源:广东蚕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好消息!我的国家又增加了4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2月8日 天宝皮、龙首渠、三十六堰、桑园围 成功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其中桑园围位于广东佛山 成为中国第一座以集围水

好消息!我的国家又增加了4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2月8日

天宝皮、龙首渠、三十六堰、桑园围

成功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其中桑园围位于广东佛山

成为中国第一座以集围水利为主体的水利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也是广东第一个入榜的项目

可能很多人不熟悉这个

桑园围是什么?

它长什么样子?

有什么用?

让光仔告诉你细节!

佛山桑园围小档案

(图片来源佛山水务水利)

起源

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

位置

跨越南海和顺德,由北江、西江大堤汇合而成。

面积

大围周长83.86公里,围墙内面积265.4平方公里。

功能

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启了珠三角地区大规模基地养殖的历史,发挥了灌溉、防洪、排涝的效益,和水运。它是珠江三角洲。佛山区域水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为区域灌溉农业发展和人居安全提供了基础支撑。

//

桑吉维是怎么形成的?

//

桑园堤的建设,原本是为了防洪。宋元以前,珠江三角洲年年泛滥。这里的居民只能“住在高山上”。

宋元之交,珠江三角洲,特别是肇庆、高明等西江上游地区,先后筑堤防水,零星土基逐渐形成.到了明代,海水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大量的冲积平原。除了明代户籍政策的变化,当地居民继续在新开发的田地开垦大海,种植桑树和鱼类。

在官民力量的相互作用下,零星的土基逐渐交织成经久不衰的石堤。农业生产与堤防维护相辅相成,形成桑园围水利管理机制。

到清末,桑园围成为古代最大的集围水利工程之一。 “在清代,桑园围被称为‘粤东美食最多的地区,全省第一沃土’,可见其重要性和突出的价值。”中国水科学院水利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介绍。

清代桑园底图。 (图片来源:中国水科院水资源史研究所)

目前,桑源围整体防洪标准从不到10年一次提高到50年以上一次,并且目前灌溉面积为62000亩。这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历史格局和文化肌理依然完好无损。

//

桑园排灌工程的遗产包括什么?

//

桑园围墙排灌工程的遗产主要包括:

一是堤防,围绕桑园围墙和引水渠排水口。布局基本保留。其中,1公里长的吉赞横吉古堤保存完好,至今仍发挥着保卫西江、北江洪水的作用。

二是围护体内纵横喷水系统,既可排灌,又可起到调配内部水资源的运行作用。和堤外。

第三是分布在围栏内的众多湖泊和池塘,用作蓄水工程。

四是堤防、涌水系统上众多的闸窦控制工程,具有防潮、泄水、节制、供水、通航等作用,有的还在发挥作用。功能作用。

围内除了水稻等传统种植业外,由来已久的桑吉鱼塘生产模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桑园围”之名也由此而来。

此前,我国已有郑国渠、都江堰、灵渠等19处遗址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佛山桑园围被选中,使这个基围水利工程与都江堰名扬四海。

保存完好的吉赞横吉古堤。

南海区西樵镇民乐社区关山中民乐豆。

西河甘竹支流,甘竹是桑园围的尾部。

//

桑元伟带来了什么?

//

在桑园围的守护下,佛山先民自觉开垦土地,锅积塘围和桑积塘围开始演变为兼具水利和农业的功能。 .

池底种桑,池养鱼,养桑叶养蚕,蚕粪喂鱼,池泥拉长桑。 ……

自清代以来,佛山的蚕桑经济空前繁荣,民生兴旺。

李云鹏表示,桑园围的建设开启了珠三角地区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历史,也见证了东部经济区扩张和南移的历史进程。珠三角经济重心。发展里程碑,“可以说,没有桑园围,就没有顺德、南海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就没有长期繁荣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

佛山蚕业兼具规模与特色,江河纵横,渗透国家级非遗香云纱。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zonghexinwen/2021/0708/1607.html

上一篇:惊艳!增城迟菜心宴亮相“广东钓鱼台”?!
下一篇:广东更新注册名单:阿联尚未续约,有人去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