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实践使我国成功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和人口红利衰减,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要求我们将增长的动力转移到扩大内需和改革创新上来,主动顺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绿色养蚕方面突破技术创新,改变传统养蚕模式、管理制度、技术手段等,从而推进绿色环保意识减少消耗和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加强低碳经济的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围绕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目标进行技术创新,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和产业优势,实现各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完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导下实现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
2015年11 月10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各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注入持续增长的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稳步提升。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次被提出,在此后的多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都强调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的说是通过改革的办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尽可能地减少或者淘汰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并发展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供给结构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力和灵活多变性,使供给体系更快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
2 蚕业发展的前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活观念业发生极大的改变,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品质、卫生和安全等,这促使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发生改变,由此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蚕业发展,提升养蚕技术,满足社会大众所需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
3 蚕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意识观念薄弱
养蚕企业和养蚕户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识不强,对蚕业发展宣传力度不够,不了解现今供需关系的变化,依然采用固有的落后种养模式。
3.2 利益导向偏差
个体养蚕户经济能力有限,若要发展蚕业,前期的投入成本相对较高,对土地资源规划和设备配置要求较高,操作技术和养蚕理念不断更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受利益驱动,采取不恰当的养蚕方式更快地获取经济效益。
3.3 制度化管理缺失
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推动蚕业发展的前提,先进的养蚕技术是依托,要改变落后的种养模式,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养殖基地的健康运行与完善的制度管理息息相关。
4 蚕业发展对策
4.1 深入对蚕业市场的分析
首先要让养殖户全面了解现今蚕业的市场前景,国家和政府大力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制定了相关政策给予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一定的补贴,树立明确的推广模式并对养殖场硬件设施配置给予经济支持,定期展开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所需求。其次要鼓励养蚕户要有长远目光,虽然前期投入成本较高,但是发展蚕业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根据国内外市场的数据显示,绿色产品比一般产品售价高5~20 %以上,并且市场需求量大。由此可见发展蚕业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收入,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强化绿色发展意识
政府部门要扩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范围和力度,在养蚕过程中采取科学养蚕技术和手段,减少在养殖和生产过程的废物污染的排放,优良的生态环境能提升产品的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4.3 优化产业结构
要推进蚕业发展就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保障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运营,坚决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实现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比如适度规模的种养结合的模式可实现产业快速发展,种养结合不仅可以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还可以将废气废渣处理过后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合理配置种养规模比例,防止种养结构失衡。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和绿色养殖模式,定期更新养殖设备,根据地域、气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科学调整养蚕品种,促进多元养殖主体合作,优化产业结构。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1/0413/1024.html
上一篇:广东蚕业编辑部有关版权声明
下一篇:传统聚落文化生态的适应机制与策略以广东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