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地方性歌曲,具有直接、自由、即兴、质朴等特点,历来都是口耳相传,很少有谱子记载。客家山歌与客家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表达劳动之余的闲适之情、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还有的表达对家庭以及对生活情感的寄托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花鸟虫鱼等等,都可以被唱进歌里,因此客家山歌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姿多彩。山歌随着客家人的迁徙,与各居住地的原住民产生了文化上的交融,从而产生不同的韵味和特色,广东和广西的客家山歌,就是在有着相同形式的同时,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味道……
一、广东梅州客家山歌
客家文化在广东的发展是相当成熟的,客家山歌也同样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的三大聚居地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江西赣州和福建汀州)。梅州客家山歌的歌词大多是七言四句体,也有五句体和少数的三句体、三句半体,山歌节奏比较自由,不同的节奏往往表达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情感。山歌的节拍也是多种多样的,用得最多的是2/4和4/4拍子,也有3/8、6/8等拍子,还有“叠字山歌”和“山歌快板”的节拍形式,“叠字山歌”的节拍自由,类似于说话,表达的内容也非常生动,例如:
斜风斜雨落斜河
斜竹斜篾织斜箩
斜针斜线安斜纽
斜妹斜眼割斜哥
这短短的七言四句歌词包含了叠字、排比、谐音(最后一句“斜”与“邪”谐音)几种修辞手法,通过叠字的运用,突出歌词的主要成分,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样的语言艺术不得不令人赞叹。
客家每个地方的山歌,都有其特定的歌腔,广东梅州的客家山歌大多以羽调式为主,例如梅县松口客家山歌:
其四句的落音分别是2、1、1、6,落音确定了,调式也能确定,羽调式。每段四个乐句,音域只有五度,旋律每节都有拖长音拉开唱腔。这是一首典型梅州客家山歌的代表。这些结构框架并不是一个人创作的,而是在历代人们的歌唱中,世代相传中渐渐形成的。无论歌者如何创作演唱,都不会偏离或者破坏这个框架。
二、广西客家山歌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艺术遗产丰富。广西的客家人多是由广东、福建、江西迁徙而来,散居于桂东的贺县、藤县、钟山、昭平等;桂南的玉林、博白、北流、桂平、平南、宾阳、横县、钦州、灵山等;桂北的阳朔、平乐等;桂中的柳江、来宾等县的一些乡镇,由此可见,客家人遍布在广西的各个地方,客家话是广西汉语中第三大方言,客家山歌也因此在广西的各个地方流传。
广西客家山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几行的短歌,甚至也有数千行的长篇唱本,如《韩云贞》《张四姐下凡》等,但无论长歌或是短歌,它的句式多以七言为主,也有三言、五言、十一言等。广西客家山歌中普遍运用的歌体是七言四句体和七言五句体,后来在这基础上,又产生了十一言四句体和十一言五句体,这种形体能包含较充实较丰富的内容,音韵起伏多变,感情也更加浓厚。在广西客家山歌中还有一种杂言体,这种体是在文化交流中吸取了其他民族“自由诗”的因素形成的,例如:
脉介东西叫?
蜘蚱(蝉)虫叫
蜘蚱虫让般会叫?
有腌
田螺有腌又让般冇会叫?
水中物
蛤蚂(青蛙)水中物 又会叫?
嘴发(阔)……
这是一首在广西贺县流行的童谣《脉介(什么)东西响》,歌中有二言、五言、七言、八言等等,不受字和句的限制,这样的杂言体形式自由,接地气,让人朗朗上口,妙趣横生。
三、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和广西客家山歌的对比
“万变不离其宗”,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和广西客家山歌同为客家山歌,都是客家劳动人民根据特定的歌体,将生活带入其中所口头创作出来的歌曲,是人民群众用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客家人民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广西的客家人大多是从广东迁移过来的,而广西是个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各族同胞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文学艺术,因此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文化习俗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客家山歌。
(一)相同点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0/080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