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藏红花置于50 ℃的烘箱中烘干,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用一定浓度和体积的乙醇溶液在25 ℃下浸渍振荡30 min、超声提取、离心10 min (4 000 r·min-1) , 然后移取上清液1mL于100 mL容量瓶中, 用相应浓度的乙醇定容至刻度,对其进行一系列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实验。
将藏红花提取物放在紫外光下观察6个小时内的变化,然后和避光的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吸光度会有小幅变化,说明藏红花苷提取液对光照还是相对稳定的,如图1所示。
图1 对光的稳定性
在室温的情况下测出藏红花苷在437 nm处的吸光度,再分别将同样的8份藏红花苷待测液放入25 ℃、35 ℃、45 ℃、55 ℃、65 ℃、75 ℃、85 ℃、95 ℃的水浴锅中加热1 h,然后冷却至室温测吸光度。经过对比研究,在25 ~ 70 ℃之间是比较稳定的,如图2所示。
图2 对热的稳定性
pH可以改变色素的结构或改变它的组成,从而使色素的颜色产生变化。藏红花色素在pH在1~12 时,色素液体吸光度几乎不变,所以该提取液对酸、碱的稳定性良好,如图3所示。
2)捷联惯导动态试验。将九轴捷联惯导固定在高精度三自由度旋转台(精度为0.01°)。首先打开捷联惯导,静置1 min后开启旋转台,使方位台每次正转2°等捷联惯导稳定后采集数据,连续采集21组。数据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如图13所示。
图3 对酸碱的稳定性
通过将藏红花苷提取液分别和钾离子,钠离子,铝离子,2价铜离子,2价铁离子进行反应研究,和空白进行对比,得出这些金属离子对藏红花苷的影响也是不大的,如图4所示。
用浓度为0 %、0.1 %、0.5 %、1 %、2 %的VC分别对藏红花苷进行反应研究,结果得出藏红花苷对VC溶液的稳定性很好,如图5所示。
图4 对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在国内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和国民对居住品质要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城市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要做到经济合理、经久耐用、安全环保,还需设计人员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笔者阐释了自己的一点浅陋认识,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业内人士对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的重视,以共同促进我国给排水事业的发展。
图5 对VC的稳定性
分别移取藏红花苷溶液1ml3份,稀释至5 ml,制成对照溶液,样品溶液,空白溶液,同时放入25 ℃水浴锅中1 h,测出空白溶液517 nm处的吸光度,分别放置1 h以后测吸光度。根据DPPH清除率公式计算清除率,按照上述方法,再测出稀释至10 ml、15 ml、20 ml、25 ml后的清除率。结果表明该提取液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浓度越高清除率越高,结果如图6所示。
当互助会走向解散这两天里,他正在编辑第十五期,他听到要停刊时,非常气愤。他说:这次的剧情,我还不知道,正在为他们编辑第十五期《曲江工潮》,而梅坤来和我说及这剧本的过去!呵!一个团体的内部如此,我能挽回么,梅坤能挽回么?
图6 对DPPH的清除率
研究表明藏红花花苷的提取液稳定性高,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也比较高,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物质,为藏红花花苷的利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图7 对DPPH的清除率
[1]赵成刚,瞿伟菁,黄一泓.西红花花瓣粗多糖提取纯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2,18(1):1-4.
[2]陈波.西红花多糖的提取及耐缺氧能力研究[J].食品工业,2014,35(12):112-114.
[3]张娜,李林森.藏红花药理研究作用进展[J].食品工业,2013,36(5):394-396.
[4]黄一泓,刘雅莉,武文斌,等.藏红花花瓣体外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筛选与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25):1489-1493.
[5]李顺旭.西红花真伪鉴别及西红花苷含量的测定[D].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6]曹佳佳,申屠超,侯晓蓉.响应面优化西红花西红花苷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19):244-251.
[7]贾凌晗,刘一,李玉珍品.超声波辅助溶剂萃取西藏及河南藏红花中挥发油GC-MS分析[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 tical sciences,2011,20:404-409.
[8]王平,董应鹏,陶露霞,等.西红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4,45(20):3015-3022.
[9]王素莲,黄伟,熊玉卿,等.藏红花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2):1218-1220.
[10]吴雪莲,王文华.藏红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西藏农业科技,2012,34(1):32-34.
[11]朱芳萍,吕伟旗,张青莲,等.藏红花有效成分含量比较与相关性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4):345-349.
[12]扶文君,袁丽红.离体培养藏红花细胞合成的藏红花色素稳定性[J].生物加工过程,2015,13(2):46-52.
[13]陈芳,郭翠华,陈进翠.藏红花浸泡液在浸渍性皮肤损害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1):4042-4043.
[14]谢聃,马玉美,王辉宪,等.刺葡萄皮色素的提取及性能测定[J].食品添加剂,2007,3(15):62-65.
[15]刘灿明,熊远福,李辉勇,等.百合花色素性能研究[J].基础研究,2004,12(25):40-42.
[16]黄卫娟,龙春林.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4):55-58.
[17]张勇,刘亚军.番红花临床应用概述[J].北京中医药,2013,11(32):878-879.
[18]宋珊珊,谭沙,蔡国跃,等.火龙果果皮色素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3,2(29).
[19]吕英华,苏平,那宇,等.桑椹色素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1):102~ 107.
[20]白立敏,辛秀兰,江 波,等.树莓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食品添加剂2009,12(28):179-195.
[21]王兴雷,天下第一花——番红花[J].中药鉴别:86-87.
[22]柳青,罗红霞,汪长钢,等.野刺玫果色素提取工艺技术研究[J].食品工业2014,10(35):53-55.
[23]陈杰,李进伟,张连富,紫甘薯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工艺技术2011,18(32):154-158.
[24]徐明生,吴磊燕汤凯洁,等.紫红薯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12,8(23):71-72.
[25]孙体健,浩江,李秀花,等栝楼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3(17):228-231.
文章来源:《广东蚕业》 网址: http://www.gdcyzz.cn/qikandaodu/2020/0521/356.html
上一篇:减少畜禽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的发展